首页>行业 > 热点 >
王义桅:“一带一路”上的中国“绝活”是什么? 2023-09-18 15:00:26  来源:中国新闻网

中新网北京9月17日电 题:王义桅:“一带一路”上的中国“绝活”是什么?

中新财经作者 庞无忌 王梦瑶

近日,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、国际事务研究所所长王义桅接受中新网专访,就“一带一路”相关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。


(资料图片)

记者:国内国际上对共建“一带一路”有一些误解误读,中国究竟为什么提出“一带一路”倡议,背后的底气在哪?

 

王义桅:首先,不能用古丝绸之路的概念来理解今天的“一带一路”,也不能用德国“柏林-巴格达计划”或美国“马歇尔计划”等西方逻辑作为历史参照系来看“一带一路”。

中国推动共建“一带一路”的原因和底气,简单来说就是2010年中国制造业增加值超过美国,成为第一大工业制造国,成为工业文明的集大成者。中国制造业不仅在数量上超过美国,更重要的是中国具有全产业链的优势。

按照联合国产业门类的分类,39个工业大类、191个中类、525个小类,中国全部具有,而且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全部具有的国家。这是中国最大的竞争优势,全产业门类优势使得我们的生产成本更低、效率更高。

美国错误地认识了造成其产业空心化的原因,认为是中国强大的生产力取代了它的地位,实则是因为美元霸权的便利使其不愿意从事生产,尤其私人资本不愿意投资基础设施,因此它提出的针对共建“一带一路”的计划是无法与中国竞争的。

记者:古丝绸之路上,茶叶、丝绸、瓷器被视为“中国名片”;当前的工业文明时代,“一带一路”上“中国绝活”有哪些?

王义桅:古代丝绸之路上畅销的丝绸、瓷器等中国产品可以说是农耕文明的最高峰,是“别人没有的绝活”。那如今的“一带一路上”,中国的“绝活”是什么?那就是中国的制度和产业体系的优势。

一方面,强大、齐全的产业链,支撑中国企业在海外建设核电站、高铁等超高难度的复杂工程。另一方面,基建项目大都投入高、建设周期长,短时间见不到收益,西方私营企业是不愿意、也没有能力承接的。而中国之所以能在共建“一带一路”国家造桥、修路、建港,发展高铁、核电;世界上吞吐量前10的港口中,7家在中国,都是因为背后有着强大的央企,能不计较一时的利益得失,从而落实长远的战略规划。这是中国的政治制度所带来的优势。

举例来看,四川省依托当地水能资源禀赋修建水电站,发出的电却要输送到东部省份,这在西方是不会被同意的;但在中国,能够“全国一盘棋”地调动资源,电输送至东部后,中央会通过转移支付进行反哺,从而真正实现如:西电东送、北电南供、水火互济、风光互补乃至跨国互联等重大工程。

另外,中国几十年的改革开放浓缩了其他国家几百年的发展历程,再加上中国人的勤劳智慧,学习到的如:开发性金融、经济特区、高铁技术等,能够系统集成,体现了中华文明兼收并蓄、融会贯通的优势。

这在国际上应该也同样可行,但关键是要做好国外的战略对接,在本土的法律框架内,用更适合本土的方式施行。(完)

关键词: 一带一路 绝活 风光互补 核电站 互济

相关阅读:
热点
图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