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>行业 > 热点 >
2019年可以称为中国世界遗产成果“丰硕之年” 2019-12-30 09:21:19  来源:人民网-人民日报海外版

2019年可以称为中国世界遗产成果“丰硕之年”——“良渚古城遗址”“中国黄(渤)海候鸟栖息地(一期)”列入《世界遗产名录》,中国与意大利共同成为世界遗产项目数量最多的国家。作为更值得骄傲的保护成果,“大足石刻”庆祝申遗成功20周年;“殷墟”迎来科学考古90年;“明十三陵”迎来定陵博物馆建馆60周年。青海省提出要成为国家公园示范省,建设包含世界自然遗产“可可西里”在内的国家公园群。

2019年10月,国务院核定并公布了762处“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”;依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制订的《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标准》于2019年4月开始实施;以二里头国家遗址公园开馆为代表,中国的大遗址保护也达到更大规模。

2017年起,我国将每年6月第二个星期六的“文化遗产日”调整设立为“文化和自然遗产日”。自此,以文化遗产为龙头,世界遗产在中国社会发展中作为文化资源的规模不断扩大,社会力量不断融入,社会效果不断彰显,在中国国民日常生活中出现的频率和影响力不断加强。2019年12月,中共中央办公厅、国务院办公厅印发《长城、大运河、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方案》,“大运河”已由单一文化遗产项目演化为“大运河文化带”,再推进为“国家文化公园”,进而带动了黄河、长江等多流域带的跟进……

2020年,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将在中国福州召开,昆明也将举办“2020年《生物多样性公约》第15次缔约方大会”。中国无疑会更主动地阐释并展示负责任的文化大国形象。回顾“2019”进而展望“2020”,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:围绕着世界遗产理念的逐步社会化,随着遗产传播和价值阐释不断缔造出“金字招牌”,世界遗产在中国已经成为聚集各方资源与力量、产生社会动能的一种新型文化生产方式。这与世界大趋势相吻合,更与国家富强、民族振兴、社会进步紧密相连。2019年,既映射出这种上升趋势,也意味着蓄能与转折的关键节点。

关键词: 世界遗产

热点
图片 图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