报个游泳课、上个编程班、来趟亲子游……暑期里“娃经济”红红火火,但 记者调查发现,热闹的“娃经济”背后藏有不少“暗坑”。(8月15日 新华网)
“娃经济”红火是好事,一则可以丰富孩子的假期,让孩子在各种活动中提升能力;二则可以成为商家的盈利点;三则可以增进亲子关系,比如,亲子游项目,可以在游玩中促进家长和孩子的亲情。不过,在看到好的一面时,“娃经济”中的乱象也不容小觑,尤其是一些难以防范的消费陷阱,不仅伤害了消费者的权益,且也难让娃们开心。
梳理媒体报道,“娃经济”中的“暗坑”,其中三类不容忽视:“多多益善”预付费,“不清不楚”缺资质,“挟‘娃’自重”逼消费。以预付费为例,有的亲子游泳班,每节350元的课程,必须52节起卖,且要求必须一年半以内全部用完。这样情境下,既让消费者没有选择权,且很有可能因有事去不了,而使学费打了水漂。
不难理解,“娃经济”中的这些“坑”,与商家的过于精明不无关系。满身心思打的都是消费者主意,千方百计在消费者身上揩油才是终极目的。即便一些行为不算违法,但也难逃打法律擦边球的嫌疑。实际上,商家的“坑”与不诚信,侵害的是消费者利益,未尝不是丢的自己脸面,甚至有可能是一锤子买卖,对自家生意尤为不利。
“娃经济”中的这些“坑”,需要监管执法来填平。其实,对于上述这些“坑”,消费者已经见怪不怪,媒体也不止一两次报道。但是报道之后“坑”照旧,入“坑”的家长仍不见少。因此,监管执法部门应该重视消费者的投诉,加强监管。另外,消费者保护机构也应在消费纠纷高发时段组织专项维权行动,为消费者提供成本更低、效果更好的维权服务。
“娃经济”“坑多多”,受害最大的莫过于孩子们。他们自小就接触这样的消费环境,轻则会使其不快乐,重则会为他们形成负面向导。全社会理当重视起来,消费者也应多些防范,消费前核实商家资质与口碑,可以避免“坑多多”。
关键词: “娃经济”
- 哈根达斯携国风文化献礼虎年新春 “红运發發”冰淇淋礼盒恭祝红运开年
- 综艺,2022年文娱平台主战场
- 1年1.28万家网吧倒闭,曾经逃课也要去,如今成了夕阳产业?
- 东北制药:强化环保投入 推动绿色发展理念深度融入生产经营实践
- 小程序上线5年,张小龙实现设想了吗?
- 徐峥,一个商人
- 从东南亚、非洲市场看,网赚产品出海如何实现爆炸式增长?
- 10万元紧凑型SUV的领跑者,看GS3 POWER如何玩转劲省全能
- 10万预算:比轩逸空间大、配置多,传祺M6家庭出行用车最优解!
- 微信再更新!长语音消息可暂停,“看一看”加码视频内容
- 发烧到退烧,Kindle不香了
- 2022年中国互联网十大预测
- 开辟新市场!网易云盯上了安卓手表
- 成功人士在周末养成的4个好习惯
- 芒果“尾随”爱优腾
- 对国产游戏,我们还能有期待吗?
- 谍战剧永不过时
- 2021年中国年度最佳雇主北京地区50强榜单揭晓,人力凝聚,扬帆远航
- 东北制药将绿色发展理念融入业生产经营获肯定
- 万字长文解读功能性食品:新消费下的健康食品新机会|GymSquare